草聖遺風 釋草傳世

繼往開來 承先啟後

任老自幼天資聰慧,承母舅丁俊生教誨,並習眾家之長。早年擔任于老侍從及專業攝影師追隨于老,照顧生活,且朝夕相伴,深受器重,情同父子。

于老畢生以寫字為樂事,每每執筆,總要隨侍在側的任老將所書墨寶逐一拍照,整理存檔,而任老也得以研習于老書法,耳濡目染,勤習苦練,並最終自成一家。
師從草聖于右任先生
于右任與任漢平 于右任草書遺墨大全

于右任草書遺墨大全

任老隨侍于老期間,于老畢生以寫字為樂,每晚必寫若干幅為課,並將作品張懸四壁觀察,同時囑咐隨侍在側的任老逐一拍照留存底片,包括條幅、中堂、對聯、嘉言、詩詞篇章及墓誌銘等達十餘萬件,經精選萬餘件,厘為【于右任書法遺墨】出版發行,作為後世研習於體標準草書之籃本,嘉惠學子,此等遺墨不失為文化資產之瑰寶。
緣由
于右任先生嫡傳弟子、前監察院于右任隨扈專業攝影師,任漢平先生(尊稱任老),擬將隨侍于老期間,于老所寫墨寶拍照沖洗製作保存珍藏之底片全部捐贈,可作為印製出版發行「于右任草書遺墨大全」之用。
計畫說明
于右任先生(尊稱:于老),先生國之大老,學養事功震古鑠今,乃當代之偉人,其書法藝術之表現與成就,近百年來鮮有出其右者。

于老畢生以寫字為樂,每晚必寫數十年如一日,從未間斷過。常將作品張懸四壁,對每字逐一觀察,仔細端詳自評一番。由于老所寫之墨寶書成之後,原作真跡隨即交予受贈者或求字者拱璧或珍藏,所幸任老真知卓見,斯時不辭辛苦逐一拍照,以免遺珠之憾。
任漢平先生為宏揚于右任草書廣傳永世之遺願,歷經數十寒暑不遺餘力。

將于老遺墨膠卷按中堂、對聯、條幅、成語嘉言詩詞及墓誌銘等,依序逐項排列,分類整理成冊。包括于老早期在大陸以及中、晚年在台灣所書寫之墨寶,均予蒐集彙整。合計萬餘件,內容完整齊全,任老拍攝于老墨寶之底片之作業過程繁複,由拍照、沖洗、製作、分類、剪輯成底片等,費時費力,艱辛備至,尤以自行籌款出資台幣數百萬元,更值得欽佩。
于右任與任漢平先生兩代世交,藉由這個機緣開啓了一扇窗。不忍于老畢生心血可能不為人知,為弘揚中華文化,提倡標準草書,使該批于老遺墨廣傳於世,曾於台灣與大陸先後部份印製出版發行,頗受各界好評。我們是愛好于老草書法的一群,懷抱者熱誠想要讓這些流傳於世,卻不得其門而入,且苦無良策,為了讓中國人可以更認識書法,這五千年的國粹,而于體草書更具代表性。因此,發起了一項圓夢計畫,擬有系統作整體規劃印製發行,公諸大眾流傳於世,讓于老之遺墨書藝宏揚,可謂藝壇佳話亦為千秋盛事,尤能為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增添佳話。
計畫目標
書法中的草書,最能表現書法家才智、氣度與學養。其意境之高更具藝術價值。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創立「草書社」,集諸時賢、完成草書千字文、並著釋例名曰「標準草書」歸類了草書偏旁,樹立草書組織系統整合草書部首之經緯,產生草書之章法,由繁變草。草書的演變過程,至今仍無完整紀錄。任漢平先生有鑑於此,積數十年潛心研究,創研了十組草書符號,揭開了這個謎。這十組符號把繁變草的過程,例舉符號形聯運用範例,讓初學書寫者脈絡可循。釋草符號是認識草書必經的過程。同時亦填補了中國文字史的空白。


茲就于老書法遺墨印製出版付梓發行,意義非凡,其計畫之目標,說明如下:
  • 01該批于老遺墨為目前僅存最完整舉世無雙之孤本,其內容最豐富多元,包括中 堂、對聯、詩詞、千字文、正氣歌、出師表、赤壁賦、墓誌銘…等,且從于老早年在大陸所書寫魏碑,至中、晚年在台灣之草書,集畢生之精華,一次完整呈現。
  • 02遺墨乃于老墨寶真跡之紀實,為研究草書及書寫于老草書臨帖的最佳範本。
  • 03提供于老墨寶鑑賞家、收藏家及研究學者,做為于老墨寶真跡比對藍本。
  • 04透過印製、出版、發行,及全球網路資訊傳遞,不受時空限制,恆亙千秋。
  • 05作為美術館、圖書館、藝文中心、大學高校及學術研究機構典藏傳世之用。
計畫執行建議
任老年逾九三高齡,有感年事已高,在其有生之年,秉持「宏揚中華文化,提倡標準草書」的精神,務必將其這批底片一生心血之作品作最妥適的安排為夙願,擬以捐贈方式贈與文化部、教育部、大學高校或學術研究單位,精印製出版發行一套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「于右任先生草書遺墨大全」,作為全國及世界各國美術館圖書館或藝文中心、大學高校及學術研究典藏傳世之用。並由受贈單位酌予實質獎勵酬謝任老高尚情操為文化重大貢獻。